來來來,歷史課的時間又到啦~
有鑑於歐洲史有太多小國超級分裂,等我講完一堆超長人名跟背景,酸酸已經被我繞暈了,所以我們先來簡單總結一下戰爭背景:
參戰者:奧地利V.S.普魯士為主的同盟國。
背景:掌管巴伐利亞選侯國的家族中,負責繼承選帝侯位的那一支血脈絕後了。
目的:爭奪巴伐利亞領土及王位繼承權。
打多久:六個月。
規模:雙方都沒全力開火的小打小鬧,跟後面的法國大革命比起來根本小蛋糕一塊。
死傷:根據不同人的記載不太一樣,但雙方都超過一萬人,戰死的很少,大部分都是餓死跟病死的。
存在感最高主角:馬鈴薯。
上圖這張主角,就是上集說到的法國王后瑪麗的大哥,當時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約瑟夫二世。
當時歐洲的王室背景非常亂,因為整個歐洲不分大小國都聯姻來聯姻去,導致了各國的王位繼承都相當複雜,每一條親屬線都可以通到其他國家,接著一些皇帝、國王、甚至皇親國戚的公侯伯爵就有了「透過王位繼承權得到土地來併吞其他國家」的野心。
巴伐利亞不是一個王國,而是一個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獨立的選侯國,負責當家的是馬克西米利安·約瑟夫。
孰料他們家族的他們這一系,後面沒有任何子嗣了!絕後了啊!
所以算來算去變成他們家族中另外一支血脈的卡爾·特奧多爾可以繼承,而這個卡爾後面的繼承人則是卡爾堂弟—卡爾二世。
▲《腓特烈大帝與神射手》 。(圖/翻攝自維基百科)
然而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想要巴伐利亞那塊土地,所以娶了馬克西米利安的妹妹,有這一層親戚關係,就可以生個兒子繼承了啊!殊不知老婆娶了兩年就走了,一男半女都沒有留下。
無奈之下,他跟與卡爾達成協議,將下巴伐利亞割讓予奧地利,以換取對剩餘公國的無爭議繼承權,完全無視了卡爾二世。
但是對於當時德意志地區的另一強國,普魯士王國的腓特烈大帝而言,要是奧地利得到了巴伐利亞,會大大增加德意志地區的影響力,所以強烈反對此事,並與一位和王室掛鉤的寡婦秘密協議,讓卡爾二世可以繼承。
然後約瑟夫二世果真就動員佔領了巴伐利亞的部分地區,普魯士便做好了隨時戰爭的準備。就在這個背景下,各個談判專家在不同國家間遊走談判,就談判了四個月的時間,差點引起歐洲一場大規模的戰爭。
▲腓特烈大帝。(圖/翻攝自維基百科)
然而,前面洋洋灑灑寫了一堆,好像一發動戰爭歐洲就要完蛋一樣,結果這場戰爭是用講的講得很大聲而已,雙方都投入了大量的軍力,攻擊卻都以突襲為主,連一場大規模戰爭都沒有發生。
因為他們的重心全部放在,把、對、方、斷、糧。
在這些糧食中包含當時歐洲很重要的馬鈴薯和梅子,除了人以外,打仗還要騎馬,馬也要吃糧食啊!
結果所有軍力都用在斷絕對方的糧食和補給線路上,導致雙方只好在波西米亞就地取食,打一打就雙雙回田裡去了,士兵還真的表示,他們找馬鈴薯跟挖馬鈴薯的時間都比戰鬥的時間多,因為餓了真的沒辦法打仗啊!
普魯士稱這場戰爭爲「馬鈴薯戰爭」,奧地利則稱這場戰爭爲「梅子衝突」,還好米飯是沒辦法就地取材的,不然東亞打一場米飯戰爭,兵戎相見到一半,彎下腰收割稻穗的話,想一想就覺得很瞎......
不過呢,雖然乍看一下好像很溫和、很輕鬆,但實際上雙方都死了破萬人以上,不是餓死就是病死,消耗了雙方非常多的資源。
最後在白耗兵力跟國家資源的狀況下,約瑟夫二世他媽媽不顧兒子反對,跟普魯士達成停戰協議,由法國和俄國當仲介,奧地利放棄吞併下巴伐利亞,只保留因河分割區,不動巴伐利亞繼承人。
所以說,這一場戰爭奧地利到底打了什麼?打了個空氣啊~~
VIA:維基百科
水水歐北工威:以為去從軍,沒想到是去當農夫啊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