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現鎳基高溫超導體
近日,在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哲生堂物理學院的實驗室,王猛教授團隊向我們展示了一根幾釐米的黑色料棒。這就是本次發現的“新星”——高溫超導新材料La_3Ni_2O_7單晶樣品。這根看似樸實無華的料棒,凝聚著團隊數年的心血。
據悉,超導材料具有絕對零電阻、完全抗磁性和宏觀量子隧穿效應的特殊性質,因此具有重要的科學和應用價值。
1986年,科學家首次發現銅氧化物超導材料,隨後多國科學家將其超導溫度提升到了液氮溫區,即超過77開爾文。液氮的廉價和易得,推動了銅氧化物高溫超導材料的規模化應用。然而近40年來,高溫超導機理至今仍是物理學最重要的未解問題之一。
據王猛介紹,La_3Ni_2O_7生長條件極為苛刻,平均價態為+2.5價,偏離Ni的穩定價態+2價,氧壓範圍窄,研究團隊花了兩年多的時間,才摸索出生長條件,長出了高質量單晶樣品。隨後,研究團隊將La_3Ni_2O_7單晶材料在中山大學高壓實驗研究平台以及華南理工大學、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、北京同步輻射裝置開展實驗研究,很快確定了其在壓力下轉變為超導體,超導轉變溫度達到液氮溫區,高達80開爾文。
有望破解高溫超導機理
“這次發現高溫超導的鎳氧化物,鎳的價態為+2.5價,超出傳統預期,其電子結構、磁性與銅氧化物完全不同。通過比較研究,將有可能確定高溫超導的關鍵因素,推動科學家破解高溫超導機理。”王猛教授介紹,“根據機理,有望與計算機、AI技術等學科交叉後,設計、合成新的更多的更容易應用的高溫超導材料,實現更加廣泛的應用。”
這個發現在審稿階段於科研論文預印平台公佈後,迅速受到全球超導領域研究人員廣泛關注和跟進研究,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裡已有十餘篇相關理論和實驗工作相繼公佈。論文也得到了《自然》雜誌審稿人的高度評價,認為它“具有突出重要性”“是開創性發現”“業內將廣泛關注”。
本工作由中山大學物理學院王猛教授主導完成。中山大學物理學院副研究員孫華蕾、博士研究生霍夢五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,王猛和清華大學教授張廣銘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。
“中山大學自2017年開始建設物理學院公共科研平台,為團隊的材料生長和表徵實驗創造了一流的條件。”王猛說,中山大學建設的中子譜儀將助力團隊對材料進行進一步研究,推動機理的解決。
“目前,我們的超導材料,需要在14GPa壓力下才能實現,這會限制對超導機理的研究以及廣泛應用。研究團隊目前正在攻關,希望生長出常壓下達到液氮溫區超導的鎳氧化物超導體。”王猛說。